传统发酵食物对身体的益处
2025-08-18 17:30护理部
您是否曾好奇,为什么爷爷奶奶辈的人似乎肠胃更好,头脑也一直清明?也许秘密就藏在那罐奶奶做的泡菜、那碗爷爷酿的米酒里。发酵,这个被人类运用了数千年的古老智慧,如今正被现代科学揭示出其惊人的健康价值——它不仅能滋养我们的肠道,更能神奇地惠及我们的大脑。
一、肠道:健康的基石——发酵食品的主战场
我们的肠道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它们构成的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发酵食品的核心力量,在于它们富含大量活性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以及它们的“食物”益生元(如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纤维和有机酸)。这些益生菌进入肠道后,能够:
(一)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它们就像友好的“援军”,帮助抑制有害菌的过度生长,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和谐稳定,肠道菌群平衡是消化顺畅、营养吸收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消化与吸收。发酵过程本身就像一场“预消化”。微生物产生的酶能部分分解食物中复杂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让它们变得更易于我们自身消化吸收。例如,酸奶中的乳糖被部分分解,使得许多乳糖不耐受的人也能享用并从中获取钙和蛋白质。
(三)缓解肠道不适。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特定的益生菌菌株能有效改善功能性便秘、腹泻(包括抗生素相关腹泻)、肠易激综合征(IBS) 等常见的消化问题。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明确指出,特定益生菌对维持肠道健康和缓解相关症状具有科学依据。
(四)加固肠道屏障。健康的肠道屏障像一道坚固的城墙,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血液。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s)能刺激肠道细胞分泌黏液,紧密连接肠道细胞,加固这道屏障,减少“肠漏”的风险,这对于预防炎症至关重要。
二、大脑:意想不到的受益者——脑肠轴的奇妙对话
肠道与大脑之间存在着一条密集的双向通信高速公路——脑肠轴。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是这条高速公路上重要的“信使”。发酵食品如何通过这条轴影响大脑?
(一)产生神经活性物质。肠道细菌能直接产生或影响人体产生多种对大脑功能至关重要的神经递质前体或类似物。例如:1.血清素(5-HT):约90%的血清素在肠道产生!这种“快乐荷尔蒙”对我们的情绪、睡眠、食欲调节至关重要。健康的肠道菌群环境有利于血清素的正常合成。2.γ-氨基丁酸(GABA):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有助于减轻焦虑、促进放松。某些乳酸菌已被证明能产生GABA。3.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神经递质影响动机、愉悦感和注意力。
(二)减轻全身炎症。慢性低度炎症被认为是多种脑部疾病(如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发酵食品中的益生菌及其抗炎代谢产物(如SCFAs),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降低肠道通透性,有效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炎症水平下降,对大脑的保护作用自然增强。
(三)调节压力反应。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组成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活动,这是身体应对压力的核心系统。健康的菌群有助于HPA轴的平衡,可能让我们在面对压力时反应更平稳,恢复更快。动物和初步人体研究都发现,摄入益生菌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样行为。
(四)潜在提升认知功能。一些观察性研究和初步临床试验提示,长期规律摄入发酵食品可能与更好的认知表现、更低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相关。例如,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持的研究发现,摄入较多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奶酪)的老年人,在特定认知测试中表现更好。这被认为与益生菌的抗炎作用和SCFAs对脑细胞的能量供应有关。
三、祖先的智慧宝藏——值得常吃的发酵食品
将这份古老的智慧融入日常饮食其实很简单,但美味虽好,也要因人而异。
(一)酸奶。富含多种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获取益生菌最便捷的来源之一。建议选择原味、无糖或低糖的,避免“风味发酵乳”中过多的添加糖。如果您是乳糖不耐受者,建议先少量尝试或选择无乳糖酸奶。而对牛奶蛋白过敏者应该避免食用。
(二)传统发酵蔬菜。泡菜: 韩国泡菜是研究热点,富含植物性乳酸菌及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B族、C、K)。酸菜: 欧洲传统酸菜(德国Sauerkraut),同样富含乳酸菌和维生素C。建议选择冷藏、未经过巴氏杀菌、低盐(钠)的产品活性益生菌会更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胃酸过多、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的患者,应谨慎食用或避免食用泡菜、酸菜等发酵蔬菜。它们的酸度较高,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烧心、反酸、疼痛等症状。同时,它们通常含盐量较高,高血压、肾脏病患者需限量食用。
(三)豆类发酵品。味噌: 日本传统的大豆发酵酱,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和抗氧化物质。常见的做法就是用于做汤。豆豉 & 纳豆: 豆豉是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风味独特;纳豆是日本发酵大豆,富含纳豆激酶和维生素K2。两者都含有优质蛋白质和益生菌。
豆类发酵品通常也含有较高的盐分(尤其是味噌、豆豉),高血压患者需控制摄入量。纳豆含有维生素K2,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食用,因为维生素K2可能影响药物效果。对大豆过敏者应避免食用。
(四)发酵饮品。康普茶: 用茶、糖、细菌和酵母共生菌发酵而成,含有有机酸、少量益生菌和抗氧化剂。市售康普茶糖分可能不低,糖尿病患者建议查看营养成分表。传统酿造醋(如苹果醋): 虽然益生菌含量可能不如上述食品,但含有有益的有机酸(如乙酸)。苹果醋等醋饮品必须稀释后饮用,否则高酸度会严重损害牙齿珐琅质和食道。
胃酸过多、胃溃疡患者应避免或极度谨慎饮用康普茶和未经稀释的醋,其酸性可能刺激胃部。康普茶可能含有微量酒精和咖啡因(来自茶叶),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对酒精/咖啡因敏感者需留意。
(五)其他。酸面包(真正的长时间天然酵母发酵): 其发酵过程可能分解部分麸质和植酸,对消化更友好,但麸质不耐受或乳糜泻患者仍需避免食用。某些类型的奶酪(如切达、瑞士奶酪、帕尔马干酪): 在成熟过程中含有益生菌。但对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硬质奶酪乳糖含量通常很低)、需要控制饱和脂肪和盐分摄入(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的人群需适量选择。
重要提示:1.组胺不耐受人群: 许多发酵食品(尤其是陈年奶酪、红酒、泡菜、酸菜、醋、味噌、纳豆、某些发酵香肠)在发酵过程中会自然产生或促进组胺生成。组胺不耐受者食用后可能出现头痛、皮肤潮红、瘙痒、鼻塞、腹泻等症状,这类人群应避免或严格限制高组胺发酵食品。2.严重免疫缺陷患者: (如正在接受化疗、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HIV/AIDS晚期患者)食用含活菌的发酵食品前必须咨询医生,虽然风险很低,但理论上存在益生菌进入血液引发感染的可能。3.急性胃肠道疾病期间: (如严重腹泻、呕吐、不明原因的剧烈腹痛)建议暂停食用发酵食品,待症状缓解、医生允许后再逐渐恢复。
当我们享用一碗酸香可口的酸奶,夹一筷子爽脆的泡菜,或者喝一杯微醺的康普茶时,我们不仅仅是在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在践行一种被时间验证了数千年的健康智慧。现代科学正逐步揭示,这些由微生物“加工”过的食物,通过滋养我们的肠道菌群,搭建起连接肠道与大脑的奇妙桥梁,为我们的消化顺畅和思维清晰默默贡献力量。